祖国医学在肿瘤治疗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然而,系统地运用中医中药来探索癌症治疗的新方法,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随着我国第一代
祖国医学在肿瘤治疗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然而,系统地运用中医中药来探索癌症治疗的新方法,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随着我国第一代西医在完成脱产学习后,成功实现了中西医结合的转型,并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工作者。他们着手对肿瘤的病因病机、中医古代治癌理论、传统秘方以及民间验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随后,医学界开始更加重视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抗癌研究。
进人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甚为活跃,大量的论著、论文总结了中医药疗法对西医疗法(手术、放疗、化疗) 毒副反应的防治作用,临床上形成了不少比较规范化的中医治疗或中西医治疗方案。到了90 年代 应用中医药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提高肿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的研究逐步深人,探讨中医疗法与现代基因疗法的关系也有了良好开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历经40 多年艰苦历程,取得的主要成果与存在问题及其展望归纳如下:
许多临床观察证实,具有扶正功效的有人参、黄芪、 太子参、 熟地、 当归、 何首乌、 鳖甲胶、 红枣等补气养血药, 女贞子、 生地、 北沙参、 麦冬 、 黄精、 鳖甲、龟板等滋补肝肾药可以调整机体的内环境; 某些具有扶正培本作用的中药: 鹿茸、 紫河车、 阿胶、鸡血藤、 党参、 黄茂, 拘祀子、 女贞子等能促进机体造血系统功能、 提高细胞免疫力, 减轻放、 化疗引起的呕吐及血象下降。 不少活血化寮药有一定的抑瘤作用, 能改善血液循环及血液的高凝状态, 对放疗右增敏作用。
近年来的实验研究不仅证实中药与手术、 放疗 、 化疗相结合有提高肿瘤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的作用, 而且发现某些中药如姜黄、 川芍、 生地、 玄参 、 麦冬等, 通过逆转肿瘤细胞的多抗耐药性而提高化疗的疗效
中医的特点, 有别于现代医学的主要方面在于辨证论治。从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肿瘤的中医治疗包括两个方面, 即针对癌肿本身的局部治疗和针对患癌宿主的整体治疗。局部治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明显降低肿瘤负荷, 使宿主获得恢复的机会, 因而有可能最终消除癌肿。 但单纯的局部治疗无法避免以后残留癌灶复发、 转移等情况。
在中医孙浩教授近2 0 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 中医的整体治疗对患者宿主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 包括对癌细胞在一定程度上的抑制, 诱导其分化, 促使其凋亡; 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影响; 对宿主免疫功能和其它各方面功能的调核和恢复等等。但是, 单纯的整体治疗, 对癌肿局部的消除尚不够明显。因此, 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两者结合, 有可能明显改善癌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有研究表明, 由龙葵、 白英、 当归、 丹参、 郁金等制成的注射液能改变癌细胞的异常代谢;而苦参、肿节风、 骆驼蓬能改善患癌机体的代谢起到直接抑制癌细胞作用。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曾在食管癌高发区以清热解毒中草药白鲜皮、 黄药子、 山豆根、夏枯草等制成片剂, 治疗食管癌的癌前病变、 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症,追踪观察3 . 5 年,癌变率减少了4 7 % - 5 0 %, 说明该药有一定的防癌作用。